現在茶的市場很大,茶館遍佈世界各地,茶道流派紛呈,與茶有關的培訓也層出不窮。從物質層面來說,茶的作用主要是解渴,和糧食蔬果一樣,可以滿足身體所需。但茶又不僅僅只是滿足物質生活的需要,還承載著傳統文化,尤其是禪文化的內涵,可以提升為多樣化的精神生活。在中國歷史上,茶與禪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,後來傳到日本,就形成了茶道,茶與禪修慢慢凸現。

茶與禪修的歷史淵源

中華茶文化與中國佛教的淵源至深。茶由禪興,由禪定飲茶到茶事融入宗門規式,茶與佛教的結緣,已然走過了一條由茶事融於佛事,到茶與禪修合一的心路歷程。

追本溯源,飲茶之風的出現與盛行,原本與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;在一定程度上,茶文化由佛教催生和推廣,而茶與佛教禪定發生關聯。禪修借助於茶的物質屬性中有益於禪定的一面。至於茶與宗門禪的接軌,並進而演繹為“茶禪一味”的理念,則源自宗門禪提倡的“世間法即佛法、佛法即世間法”的宗旨和禪者會道之後,巧施機鋒,妙傳心印的自性流露。

禪並不是什麼特別的行為,也沒有離開當下的生活。古語所說的”行亦禪,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“都是告訴我們,禪的智慧無所不在。

平常人吃茶,趕快品嘗這是什麼好茶,香不香,甜不甜,都在向外尋求。但禪師的“吃茶法”是讓你反觀自照,認識本心,這是茶與禪修最高明的地方,現在在東南亞的很多國家都流行將茶與禪修放在一起去品嘗。

茶與禪修的共同之處

茶與禪修有著深厚的淵源和內在的聯繫,它們都追求內心的平靜和超越時空的境界,都強調謙遜、自然和敬意。下麵列舉一些茶與禪修的共通之處。

尋求心靈的靜謐:喝茶和冥想一樣,都可以讓心靈平靜下來,達到內心的平衡和和諧。在禪修中,茶被視為一種幫助冥想的工具,茶道也是一種冥想的方式。

追求簡單的自然:佛教裏的禪修追求簡單的自然,不追求世俗的繁華和奢華,茶道也是如此。茶道追求自然的美,注重內心的清淨和謙遜,不追求外在的華麗和炫耀。

謙遜敬意:茶道強調敬意和謙遜,與佛教的禪修精神相契合。在茶道中,茶席和茶具都要受到崇敬和尊重。

超越時空:佛教的禪修追求超越時空的境界,茶道也有類似的意味。喝茶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過程,可以讓人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,和宇宙產生共鳴。

茶道中的冥想和專注

禪修有兩個要點,一是專注,二是覺察。現代人多半都在散亂中東想西想,心猿意馬。長期如此就會讓我們覺得生活很累。專注,就是為心定一個錨,安住於此,不再四處飄蕩。從茶道來說,茶就是我們的錨,是安心的所緣。我們除了領會茶的精神、境界、生活美學,還要學會專注地泡一杯茶,專注地喝一杯茶。所有這些都是在幫助我們攝心,不是為了泡茶而泡茶,也不是為了佈置場地而佈置場地,而是通過種種手段收攝六根,把向外追逐的心拉回身處的空間,拉回當下的茶席,拉回手中的茶,最後拉回內心。僅僅專注還不夠,進一步還要訓練覺察,喚起內心清明的力量。每個人都有清淨心,這個心永遠都在。禪修所做的就是認識它,熟悉它,啟用它。當然,我們現在很難直接體會本心,但可以從意識層面,體會心清明時產生的覺察力。當心因為專注而靜下來,我們就能覺察泡茶、喝茶的整個過程。從注水到出湯,從舉杯到聞香,再到喝下茶湯,感受茶的冷暖,以及進入身體的過程,始終保持覺察,讓心回歸自然,從而得到解脫。

茶在現代生活中的運用

現在人往往身心焦躁,即使坐下喝茶,心裏還放著很多東西,想著昨天發生了什麼,明天還要幹什麼,難以收心。帶著這樣的世俗心喝茶,再好的茶也不過是飲料而已,甚至淪為道具,連茶本身的滋味都品不出來。只有把身份、事業、地位乃至塵世的一切執著通通放下,才能由這杯茶入道,體會茶與禪修的境界。

為了有助於調心,我們要佈置一個令人放鬆的氛圍,也可以到自然山水中。在空曠的環境中,與陽光、微風、樹石同在,心更容易松下來,這是茶與禪修相應的前提。同時還要讓大家收起手機,這一刻,讓紅塵不到,只是安靜地和茶在一起,和自己在一起,從放下、放鬆到放空,就可以將茶與禪修很好融入我們的現實生活中,從而讓自己放鬆,達到心靈的滿足。

通過本文,我們可以理解茶與禪修是相互融合的一種文化內涵,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態度,追求人的內心平靜和心靈的淨化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通過沏茶、品茶等過程來體驗茶與禪修的關係,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和修復,從而更好面對生活。